最近,很多人都在热议一个新鲜而奇特的外来名词——PPP,也就是传说中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最近半年多来,发改委还特意为此印发了一大堆的政策文件:
这又是意见,又是通知,又是办法,还有个什么项目库的,被搞晕了吧?!不过话说回来,PPP到底是个啥啊?发改委凭啥为这个叫PPP的新鲜事物花这么多功夫啊?!
PPP是个啥?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版正式名称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不过也有人叫它“公私合伙制”或者“政企合作”。简单的说,就是指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这里的社会资本,按照发改委发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里说的,就是指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其他投资、经营主体。
关于PPP的定义,现在也是众说纷纭。因为PPP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要想使世界各国对PPP的确切内涵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不过,综合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什么?!越看越糊涂了,好吧,再教你几招PPP分辨大法: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PPP本质上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而达成的长期合同关系,政府由在传统方式下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了规制者、合作者、购买者和监管者。因此,正确理解PPP的定义,需要做到以下三步:
以发改委对PPP的官方解释为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在这种模式下,社会资本负责通过履行双方PPP合同中规定的责任,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来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部门则负责对社会资本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进行监管,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