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应急预案的通知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2-05-19 16:50:17 浏览量:35814 字号:


索引号G0F001-0202-2022-00005成文日期2022年2月21日
失效时间
发布字号延政办〔2022〕11号
发文机关延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日期2022年2月28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

   《延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应急预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延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2月21日

 

 

延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应急预案

 

一、总则

编制目的

延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应急预案是按照上级的具体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而制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而产生的损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的事故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建立乡(镇街道)、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县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小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结合延津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乡(镇街道)、村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井、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爆破、采矿等生产活动或地质变迁等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其它原因,导致饮水困难的;

6.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二、基本情况

行政区域及人口

延津县辖4个镇5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32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51万人,国土总面积886km2

地下水水质状况

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由于历史和地质原因,遗留下了大面积的高氟水和苦咸水区,随着工业的发展,又有大面积浅层地下水被污染。农村饮水工程实施以前,除县城外,延津县大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取自浅层地下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很大一部分地区地下水含有害物质,水质苦咸,含氟较高,人畜无法饮用。经抽验,地下水含氟量最高达2.2毫克/升,溶解性总固体最高达3.9克/升,远远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含氟量不超过1.0毫克/升,溶解性总固体不超过2.0克/升) 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饮水工程现状及供水能力

延津县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9处。其中建规模化水厂11处,单村或联村供水站58覆盖全县319个行政村43.8944万农村人口,其中解决脱贫村39个,解决饮水安全脱贫户6202户,脱贫人口19731。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了97.2%,日供水能力达14200m3/d

三、指挥体系及职责

县、乡(镇街道)、村均应设立相应的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有关供水单位应设立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本单位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

(一)县级供水安全应急机构与职责

设立延津县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及专家组。应急办公室设在水利局,联系电话:0373-7691707。

1.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及时了解掌握村镇供水重大安全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政府和水利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措施;

(3)审定全县各乡(镇街道)供水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4)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电力、交通、公安、水利、生态环境、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负责指导、督促、检查下级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起草全县供水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负责乡(镇街道)、村供水突发性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负责协调电力、交通、公安、水利、生态环境卫生防疫等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专家组的有关工作;负责对潜在隐患工程安全检查,及时传达和执行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发布工作。

3.领导小组专家组职责。专家组由供水规划、设计、水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持工作。其职责是:参加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受领导小组的指派,对事故处理给予技术支持。

)乡(镇、街道)、村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及职责

乡(镇街道)、村成立相应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内供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处置。主要职责包括:拟定乡(镇街道)、村供水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乡(镇街道)、村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事故情况;指挥协调本乡(镇街道)、村供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供水单位应急机构及职责

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抢险应急预案,供水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供水应急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预防和预警

)预防

1.信息监测及收集。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供水安全事故的监测、检查、预警工作,要设立并公开供水安全事故报警电话,多渠道获取本地区相关供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政府及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

2.信息报告。供水单位、群众发现供水工程,取水建筑物,水厂构筑物,输、配水管网等发生垮塌或人为破坏事件时,有责任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向上一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

)预警

预警。根据信息监测和收集,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预警级别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Ⅰ级(特别严重):突发事件造成2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的。

Ⅱ级(严重):突发事件造成1至2万人饮水不安全的。

Ⅲ级(较重):突发事件造成0.5-1万人饮水不安全的。

    Ⅳ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0.5万人以下饮水不安全的。

预警发布。预警信息应标明突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指挥体系

全县应急预案。县水利局负责编制完成全县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乡(镇、街道)、村应急预案。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完成本地区内乡(镇、街道)、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县人民政府备案。

供水单位应急预案。供水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单位要制定本单位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县应急办公室备案。

五、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出现供水安全事件,供水单位应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级饮水安全应急办公室和当地政府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对应全县饮水预防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县级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重大供水事件的指挥调度。乡(镇街道)、村级饮水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事故应急、抢险、排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突发事件的处置。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应随之自行启动。

)Ⅰ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特别严重供水安全事件(Ⅰ级)时,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到达现场,布置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

1.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部署,在1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市政府及市应急办公室。同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乡(镇街道)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2.乡(镇街道)级应急机构派出工作组,协助配合县级工作组和村委共同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3.委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先期进行处置,并在县、乡(镇街道)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事故处理完毕后,由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报市政府及市应急办公室备案。

)Ⅱ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严重供水安全事件(Ⅱ级)时,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到达现场,布置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

1.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部署,并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当地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2.乡(镇街道)级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先期进行处置,并在县级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事故处理完毕后,由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报市应急办公室备案。

)Ⅲ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较重供水安全事件(Ⅲ级)时,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到达现场,布置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预案。

1.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在接到应急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部署,并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县政府。同时派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乡(镇街道)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2.应急事件发生后,农村供水单位应立即向县应急领导办公室报告,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先期进行处置,在县级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事故处理完毕,由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报县政府及县饮水安全应急办公室备案。

)Ⅳ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一般性供水安全事件(Ⅳ级)时,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到达现场,布置启动Ⅳ级应急响应预案。

1.县级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在接到应急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部署,并在2小时内将情况上报县政府。同时派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当地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2.应急事件发生后,农村供水单位应立即向县供水安全应急领导办公室报告,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先期进行处置,在县级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事故处理完毕,由县饮水安全应急办公室备案。

)应急处理

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事故发生地应急机构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应急机构应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4.信息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县级或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在主流媒体上发布。

5.应急结束。当供水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县级应急领导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乡(镇街道)、村应急机构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

六、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各级水管部门要尽快成立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供水安全事件等级,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从组织上保障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报警电话,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

)资金保障

乡镇(街道)要设立村供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照事故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请政府,调用村镇供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物资保障

各级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事故时,由当地政府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医疗卫生保障

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领导机构要在当地政府协调下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根据需要调配医疗卫生专家,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交通运输保障

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治安维护

当地公安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技术保障

要建立村镇供水安全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加强对分散供水户的技术指导和宣传。

七、后期处置

)调查与评估

供水安全应急终止后一周内,供水单位和县、乡级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应向上级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应急领导机构要对事故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县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政府提出请求,逐级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卫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指导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恢复供水。

)奖励与责任追究

县级有关部门对参加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处置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八、附则

)预案的管理和更新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或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政策解读:1.图片解读:农村饮水4.jpg

                    2.文字解读:农村饮水安全文件解读.doc